國慶節期間,靈武市臨河鎮上橋村的棗市熙熙攘攘,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“老李,看你笑得嘴都合不攏了。”
“能不樂嗎?今年長棗豐收了,錢比去年掙得多。”
10月3日,上橋村村民李萬才到棗市售賣長棗。不到10分鐘,李萬才小貨車上的5筐長棗就被來自陜西省榆林市的客商李民洲收購。“10月中旬,靈武長棗基本下市了,我想在長棗下市前把握機會多掙點錢。”李民洲告訴記者,他一早收購了500公斤長棗,當天就要返回榆林市,趁著假期賣個好價錢。
看到自家長棗被外地客商爭相搶購,李萬才心里美滋滋的。“我家長棗今年增產了5000公斤,每斤的價格比去年多一塊錢。”李萬才說,今年長棗產量2.5萬公斤,僅售賣長棗就能帶來15萬元的年收入。
除了棗市,電商也是棗農們的主要銷售渠道,張錚便是獲益者之一。“5公斤包裝的長棗在網上最好賣,最高一天能賣3000單。”張錚告訴記者,他和另外4個村民合伙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,今年已通過網絡銷售幫助村民銷售了20萬公斤長棗。
今年受氣候影響,部分村民長棗產量減產,但收入卻沒有受影響。“我們制定了長棗最低收購價格,保障了棗農的利益。”上橋村黨支部書記徐韶源表示,今年村里為長棗基地砌護渠道7800余米,目前正在施工,完成后,可惠及300多種植戶。
85歲的村民王生金每天都到棗市溜達。他喜歡坐在棗市文化長廊,和棗農們聊聊天。“在村里住了幾十年,眼瞅著這些年村子一天一個變化,棗農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。”王生金笑著說。(記者 張曉慧)